多地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来源:中国商报 发布时间:2024-12-16 14:47
相关文章:

我国发展人形机器人的完整配套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近期,多地密集发布了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专家表示,人形机器人是形成未来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同时也是未来大国产业和科技竞争的重要舞台。

支持政策纷纷出台 

近期,重庆、杭州等地接连公布机器人产业相关支持政策,抢抓市场发展机遇。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围绕“存算一体”芯片、高性能末端执行器、直线电驱动关节、新型传感器、机器人操作系统等研发方向推动核心技术攻关。通过“揭榜挂帅”方式重点攻关具身大模型生态体系相关技术,并形成一批产业化成果,榜单支持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还提出鼓励重庆市产业投资母基金和产业资本、社会资本、有关区县以市场化方式共同出资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等金融支持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在不久前刚刚发布《重庆市“机器人+”应用行动计划(2024—2027年)》,指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培育壮大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机器人典型应用开发,推广“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

杭州也于日前正式发布《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9年)》,从15个方面提出重点任务举措,要以“最优本体+最强大脑”为重点,加快构建人形机器人整机研发、设计、制造、应用的一体化创新体系和全产业链生态,赋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领先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形成技术创新和生态集聚的正向循环。

专家表示,未来人形机器人市场需求量巨大,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汽车,并将带动上游配套产业链体系高速发展,为关键零部件及核心技术的国产替代带来发展机遇。用于人形机器人的专用大模型也将迎来高速发展,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点领域。

推动产业链集聚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正处于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期。我国正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机器人产业作为新兴技术的代表,对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年以来,北京、上海、深圳、山东、安徽等省(市)都相继出台相关机器人产业政策,北京、上海、浙江、深圳、成都、山东均已成立机器人创新中心。

其中,南京在发布的《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要加快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应用场景高效挖掘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使南京成为全国机器人产业创新示范应用标杆城市和产业集聚地。四川天府新区发布的《四川天府新区直管区关于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更是提出要支持建设产业服务平台、研发核心算法、行业大模型研发应用、研制核心智能硬件,对企业给予最高百万元的奖励,以促进上下游企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建圈强链,提升产业竞争力。

业内人士表示,非常看好集群集聚方面的政策支持。人形机器人长期来看会是规模比乘用车还要大的高端制造业,它和现在的汽车产业链比较接近,区域性产业集群的价值非常大,由一个核心企业在本地带动整个产业链,围绕并进行配套。

专家表示,在上述政策中,无一例外都提到要构建和打造产业集群,形成技术生态,在政策激励下,我国发展人形机器人的完整配套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关键环节正逐渐实现国产替代。国内企业创新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呈现百花齐放态势,一批国产人形机器人产品被陆续推出。

商业化落地可期 

随着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持续进步,机器人产业正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前景广阔。同时,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为人形机器人提供绝佳测试场景,加速推进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

专家表示,机器人产业大规模应用的难点,主要是多关节运行的稳定性、精准性和柔性,由于多关节要形成一个整体,往往人形机器人需要通过机器学习来同时优化感知层和执行层,而这些领域都具有比较高的技术算法壁垒。

自主化的操作系统、AI大模型和AI芯片的研发难度更大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最终部件的灵巧程度需要智能模型和AI芯片来支持,智能模型又需要硬件反馈数据进行训练,类似于“有机体”,这也是人形机器人较工业机器人的难点所在。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从1到N的量产阶段,特斯拉机器人量产进度、AI大模型更新迭代、海内外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进程仍然是核心影响因素。现在,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已成,预计从产业形成期过渡到产业扩张期,商业化落地可期。

据相关统计,截至2023年,中国机器人全产业链企业数量近8万家,其中上市企业超百家、高新技术企业超4000家。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阶段,企业更看重的是量产落地。如果机器人产业能和当地产业进行协同,推动人形机器人的数据采集、量产、产品打磨和落地,对于人形机器人公司发展到下一个阶段将产生巨大帮助……在足够低的成本的情况下,让人形机器人去实现更多功能,为商业、为工业、为家庭去创造价值。(依琰)

■延伸阅读 

机器人产业加快创新发展 

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不久前发布的《2024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总保有量约428.2万台,较2022年增长10%,服务机器人市场持续增长。

报告指出,中国继续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2023年,中国新安装工业机器人数量达27.63万台,占全球新安装量的51%。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总保有量近180万台,位居全球第一。报告预测,2024年下半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加速扩大,预计到2027年,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至10%。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方兴未艾,优必选Walker、小米Cy-berOne、达闼Ginger、傅利叶GR-1等一批国产人形机器人陆续面市。今年10月,优必选生产的WalkerS1已进入比亚迪工厂执行搬运任务实训,实现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与无人物流车、无人叉车、工业移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管理系统的协同作业。今年3月,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启动,发布了全域自研的首台人形机器人整机“领航者1号”,这是一款商业化的初代产品。

分析人士认为,在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等技术赋能下,机器人正朝着更加智能和自主的方向加速迈进。(宗禾)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