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142项
挂牌以来,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推出创新举措606项,其中全国首创142项,31个改革试点经验被国务院发文向全国复制推广;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5个典型案例成为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突破2155亿元
2023年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重大项目拉动作用明显,项目投资完成率位列全市第一。
2023年厦门海关监管特殊区域进出口额首次突破2155亿元,RCEP贸易额超过1204亿元。
一个个“首创”和“率先”从这里诞生,创新驱动的活力激越澎湃;一项项创新实验任务相继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竞相涌流;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与世界的联系越发紧密……厦门自贸片区——这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多年来发展强劲势头不减。
根据今年9月出炉的《厦门自贸片区投资环境白皮书》统计数据显示,自2015年挂牌以来,厦门自贸片区以全市2.5%的土地面积创造出13.6%的区域生产总值、38.5%的外贸进出口总值。这里,已然成为备受投资者青睐的热土。
亮点1
持续提升口岸通关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如同清新的空气,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的基础。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平台载体,厦门自贸片区持续对标对表一流先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从2022年开始,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连续3年牵头组织厦门市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厦门海关、市口岸办等17家单位组成工作专班,聚焦经营主体最为关切的痛点、难点,整合协调各类资源,以项目推进集成化改革,协同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提升,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今年投洽会期间,“厦门市创新关地协同集成化改革 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案例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十大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成为福建省唯一的入选案例,对各地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具有示范意义。
通关时间压缩,成本降低,跨境贸易更加便利——厦门自贸片区大力推进降本增效,连续五年在全国沿海十大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评测中获评四星级,连续三年获批试点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成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列明的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厦门空港进出口通关时效位列十大空港口岸第一位。
2024年9月,厦门港以平均在港时间1.35天的综合效率、平均在泊时间1.05天的装卸作业效率,全球排名分别位列第3位、第4位。
亮点2
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规则
在《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中属于第九类危险货物的储能集装箱如何安全出口?今年,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联合厦门海事局出台《厦门港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运输安全技术指南》,这是全国首个针对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海上运输安全技术指南。
该指南填补了我国在超大型锂电池储能运输标准的空白,有效降低企业海运成本,提升“新三样”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截至目前,该指南已累计保障53个航次、1500台储能系统出口,累计货值超60亿元。
作为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首批试点地区之一,厦门自贸片区自去年以来落地了首批31项在对外金融开放、货物贸易进出、知识产权服务、再制造试点、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的便利化创新举措。
充分发挥厦门自贸片区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厦门海事局主动靠前深入企业,推动国际海事组织修订《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设立重晶石粉以散货形式海运的国际标准。这不仅从根本上帮助企业解决了出口难题,而且推动“厦门标准”成为“世界标准”。
支持“新三样”产品出口、建设“金砖服务专区”、培育AEO企业……一项项提升任务,为优化提升我市国际贸易营商环境水平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亮点3
提升优质涉外法务环境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竞争的制胜法宝。2021年11月海丝中央法务区在厦门正式启动建设,厦门自贸片区作为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首批试点地区,紧紧围绕省委、市委战略部署,先行先试,为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探路先行。
三年多来,按照“法商融合、以法促商、以商带法”产业发展理念,厦门自贸片区发挥国际商贸、海商海事、知识产权、金融等产业集聚资源优势,重点围绕“国际法务运营平台”、“知识产权要素供给侧保障集聚区”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致力打造国际商事海事争议解决服务优选地、知识产权保护应用示范地、两岸融合发展法治实践地。
截至目前,国际法务运营平台产业载体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海上世界”初步形成金融、服贸、法务、文化等产业集聚,150余家优质企业、法务、泛法务机构协同构建法务、商务生态圈,形成产业生态内循环,同时发布国内第一部关于开展临时仲裁的指引——《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时仲裁指南》。
海丝国际法商融合服务基地已有合作共建机构72家,含仲裁调解机构、头部律所、境外法务、泛法务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行业领域,以“海丝”共建国家地区、RCEP成员国和台港澳为重点辐射范围,服务版图覆盖100余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合作共建机构累计新增法务类服务合约数4470多件,新增服务合约标的金额达162亿元,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约120亿元,金砖国家约17亿元。
今年9月,巴西、俄罗斯、阿拉伯地区服务中心等10个企业出海服务重点项目在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揭牌上线,为海丝中央法务区企业出海提供一揽子服务,让企业出海更加安全、稳健。
部分重点发展产业
1.航空维修
厦门是国内重要的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具备发动机、航空电气及其他飞机零部件维修、飞机零部件制造和航空技术培训等能力,已形成门类齐全、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航空维修产业集群。
2.融资租赁
厦门自贸片区作为全国重要的融资租赁聚集区,融资租赁业务范围涵盖飞机、船舶、车辆、集成电路医疗设备、工程机械、影视设备等。其中航空租赁资产规模位居全国第四,二手飞机租赁与处置规模全国第一。
3.航运物流
厦门是我国四大国际性航运中心和四大邮轮母港之一。厦门国际航运中心以港口为核心、福建沿海港口群为支撑,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对台交流合作,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口岸营商环境,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发展海铁联运和邮轮产业、提升智慧港口服务,力争成为具有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对福建乃至周边区域经济带动力强的国际航运中心。
4.跨境电商
厦门自贸片区发挥制度创新和综合性口岸优势,积极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已建成线上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和线下“一区多园”的一体化跨境电商生态圈。中国(厦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一档。
5.供应链
随着厦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工作的推进,厦门已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供应链生态,建成了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供应链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产业链供应链要素有效集聚。目前厦门自贸片区供应链相关企业近5000家,厦门市大宗商品及衍生品产业规模已达2万亿元规模,培育了一批金属、煤炭、纺织品、橡胶、粮食等大宗商品供应链领域的“领头雁”。
6.文化贸易
依托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立足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及沿海近台优势,厦门自贸片区持续助推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新文化保税监管制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发展影视产业、网络视听产业、创意设计业、动漫游戏业和艺术品业。
7.离岸贸易
厦门于2018年8月在全国较早研究并落地实施离岸转手买卖业务,并于2021年6月成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全国5个开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试点省份(计划单列市)之一。离岸国际贸易助力厦门企业开拓境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带动境内外经济双循环,厦门离岸贸易业务位居全国前列。
8.私募基金
依托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先行先试,厦门自贸片区率先开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外商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
9.集成电路
厦门自贸片区发挥“双自联动”优势,通过实施“平台式监管+服务”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保税监管模式,创新打造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10.进口酒平台
平台已建成“三大交易中心”,引入多家国际一流品牌,为入驻进口酒企业提供通关、仓储、配送和供应链金融全产业链服务,厦门是全国第四大进口酒口岸、全国最大啤酒进口口岸、葡萄酒进口量全国第五。
11.燕窝平台
平台产业类型覆盖采购、加工、存储、销售等多重业态,初步形成全国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燕窝产业汇聚区,成为全国最大燕窝品牌及深加工基地,更是全国最大的毛燕进口和指定加工基地。
12.国际水产品交易平台
平台进口鲜活水产品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进口龙虾、帝王蟹业务具有全国影响力,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平台未来将以打造水产品全产业链为目标,持续探索多元化渔港经济发展。
13.机电平台
平台自2019年9月正式运营,现已初步形成以精密机电为主导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吸引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