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常欢喜”“日日是好日”“拴住另一半”……在厦门谊爱路,有一家“有天到手”花艺工作室,登鹭10余年的台湾花艺师蔡婕妤每周都会带着她的团队成员,选材、修剪、配花、配叶、配草,将一朵朵姹紫嫣红的干燥花变为别具匠心的装饰品。
从春节到元宵节,再到情人节等,每一个节庆,蔡婕妤都以各色花卉为架构,设计出饱含蕴意的冰箱贴、门挂、画框、立体音乐盒等。今年以来,代表着团圆、相守、陪伴等美好寓意的花卉伴手礼已销售上千份,这对于限量生产的手作商品来说,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消费者的热情,让我感受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蔡婕妤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她顺势推出了自己的网店。而随着防疫政策的不断优化,线下的体验需求又日渐增加,“‘女神节’马上到了,已经有客户预约到店DIY女神花环。而每周的插花课也已经开课了,前来学习花艺的人越来越多”。
春回大地,市场复苏,让蔡婕妤有了更多发展设想。“懂得美、欣赏美、发现美。插花的意义在于自我陶冶,接近自然以及发现生活之美。”蔡婕妤表示,今年会多带学员走进大自然,开设户外体验课程,比如与景点合作开展研学课程,带领大家边了解花草植物,边手作,一起探寻自然生态之美。此外,蔡婕妤还计划与企业合作,针对不同节庆,联手推出各式礼盒。例如,端午节的花草护身符、中秋节的“月饼与花草”礼盒等,把生活美学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与蔡婕妤一样,平潭女儿、台湾媳妇康桂箖也在努力用巧手扮靓美好生活。
在平潭澳前台湾小镇,康桂箖经营着一家台湾民间彩绘伞灯体验馆。刚一进馆,记者就见到一盏盏形状各异的灯笼或摆放或垂挂着,暖黄色的灯光下,她正静静地为刚刚做好的灯笼上色。
这里的灯笼都来自台湾南投的“中国传统灯笼观光工厂”,它是台湾唯一的灯笼观光工厂,工厂内的老匠人至今仍保留着福州传统灯笼制作的技艺。2018年,经过授权,康桂箖将台湾伞灯带到了平潭,并结合绘画、贝雕等技艺,将平潭石头厝等本土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岚台传统灯笼。
随着烟火气的回归,今年春节以来,康桂箖举办了一场又一场活动,让两岸家庭欢聚一堂,大家猜灯谜、穿汉服、秀歌舞、做灯笼,借助旅游人气推广中华传统文化。这种沉浸式体验中华文化的方式,获得了许多游客的青睐。
“平潭作为国际旅游岛,除了吃喝娱乐购,还需要文化的浸润与升华,尤其是传承与发展在两岸都有共鸣的中华传统文化,而这也是我回到故乡的初心。”康桂箖表示下一步她计划通过伞灯彩绘、贴黏土等DIY课程,让更多人了解传统的灯笼文化和制作技艺,动手制作融合两岸元素的传统灯笼,加深两岸同胞的情感联结。
作为福州非遗传承人,台湾漆艺师黄守堃同样有着强烈的文化传承意识。近日,他刚刚从台湾回到福州工作室,便开始为弟子们授课,手把手传授大漆制作技艺。
福州是漆器生产重镇。2017年,祖籍福建、来自台湾台中的黄守堃带着学习借鉴之心跨海来榕,成立漆艺工作室,全身心投入漆艺的研究与创作。2021年,他入选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项目市级传承人。
在福州六年,黄守堃尝试将漆艺与陶器、软木画、牛角梳、竹笛等物件相结合,创作出不少别具风格的漆艺作品。今年以来,他收到了比往年更多的合作邀约,接下来一个月的工作日程已经排满。“今年,我会与大陆木雕、建盏、白瓷等方面的工艺大师合作,将多种工艺在一个茶盘、一尊瓷像、一个摆件中融合,让传统技艺焕发出生机和活力。”黄守堃说。
在台湾期间,黄守堃还拜访了许多传统技艺老师傅,并在台湾漆艺博物馆开展教学活动,台湾民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令他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表达了渴望来大陆学习、交流,甚至创业发展的愿望。”黄守堃说,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岛内业者希望两岸恢复交流合作的呼声,既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
来源:福建日报,记者:吴洪,2023年2月22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