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新年的喜乐氛围,中国人习惯用一块糖来增色添彩;品味新年的百般滋味,中国人的餐桌上总少不了糖的那抹甜蜜。扒开糖纸,将糖含在嘴里,那滋味是老一辈儿人儿时的记忆,是父母舐犊情深的疼爱,是恋人红豆相思的甜蜜,是老友久别重逢的喜悦……
新春伊始,国际商报记者深入北京、上海、广西、山东、黑龙江等多地基层一线,从“甜蜜”产业出发,用脚力丈量国家发展的振兴之路,用眼力捕捉区域经济的欣欣向荣,用脑力洞察内外贸一体化的不息律动,用笔力描写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用小小糖果品味龙腾四海的中国年。
乡村振兴,品蔗糖生产——“糖罐子”带来“甜日子”
2023年12月1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来宾市考察调研时指出,广西是我国蔗糖主产区,要把这个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要让广大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祝愿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
这份真挚的祝福,正在来宾土地生根发芽——
农历腊月二十七,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黄安村,49岁的曾德岸摆了五桌酒菜,亲友齐聚一堂,提前过了个热闹喜庆的年。扣肉是第一道菜,这是村里请酒的习俗。随后,炖土鸡、牛羊肉、红烧鱼,一道道冒着热气、香味扑鼻的菜肴接连摆上了桌……
“过去种地收入少,大家只能外出打工,挣了钱才会在年底返乡时摆上几道菜,请父老乡亲们吃个饭。今年可就不一样啦,我不用背井离乡,收入也能翻几倍!”曾德岸喜笑颜开,“自从改种甘蔗,我给家里建起了小洋房,买了车,有了存款,我都开始学着搞投资了!”
曾德岸抬手指给记者看,远处万亩糖料蔗“双高”基地里,大型收割机在缓缓行驶,空气里弥漫着甘蔗的香甜。“基地的甘蔗不仅产量高,含糖量也高,所以取名‘双高’。”
“村里的条件是越来越好了。”曾德岸脸上挂着笑,指着基地里的一条水泥路告诉记者,这里曾是一条崎岖难走的土泥路,如今,近2公里的老路“旧貌换新颜”,路边还新装了太阳能路灯,环境变得干净整洁。“这叫‘魅力乡村’,我们政府搞的。”曾德岸对此非常自豪,“总书记来村里时,走的就是这条路!”
农历大年初二,曾德岸“赶春忙”。与其他农作物不同,广西甘蔗的种植与收割时间全都挤在了春节前后。“60多亩甘蔗快收完了,但种植才完成30多亩。今年还要多种几亩,政府给的机耕费,每亩都涨到130元啦!”
以前,种甘蔗关键在于选苗。“要选有活力的苗,那种又粗又壮的最好。”曾德岸表示,如果苗选不好,一年白忙。
如今,选苗的顾虑没了,“我们有脱毒苗咯!”
看出记者一脸疑问,曾德岸详细地讲解起来:“脱毒苗就是把科学处理的甘蔗苗,用专业药水浸泡杀菌,成活率可达到99%。”曾德岸越说越兴奋,“种植脱毒苗,政府每亩还会补贴600元钱呢!”
在记者的请求下,曾德岸现场算了一笔账:按市场价算,600元可以买到4000多株脱毒苗,正好够种一亩地。
曾德岸一拍大腿,“你看吧,我就说种苗几乎不花钱”。
除了选苗,降雨量也非常重要。“如果20多天不下雨,甘蔗就很难生长了。”曾德岸咧嘴一笑,今年他家甘蔗每亩平均产量7吨多,比去年的3.5吨增长了一倍,“秘诀就是地里加装了滴灌设备,再也不用‘靠天吃饭’啦!”
2023年,来宾市在10万亩土地上实现了糖料蔗滴灌、水肥一体化。“今年计划新增30万亩,总量达到40万亩。”广西来宾市糖业发展局副局长莫仁忠干劲儿十足。
莫仁忠表示,蔗糖产业是来宾市传统优势产业,亦是县域经济支柱产业,“综合产值已达到100亿元,税收贡献率超过15%了!”
数据显示,来宾市蔗糖产量占全国糖产量的1/10,是国家名副其实的“糖罐子”,蔗糖向外地不断输送,财富向家里纷至沓来。
“乡村振兴,蔗糖产业功不可没!”莫仁忠告诉记者,通过种植甘蔗,来宾市仅一个兴宾区,就有7561户脱贫户实现增收,“如果没有蔗糖产业,如此多的人口脱贫摘帽,难度会很大。”
据莫仁忠介绍,当前来宾市有蔗农52万人左右,年人均种蔗收入9300元以上,“这个支柱产业,培养起来很不容易”。
这诸多不易,基层干部再清楚不过了。
2022年,黄安村遇到了“老”难题——雨水不足,甘蔗减产,蔗农的心都凉了。
村小组组长余云开急得团团转,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58岁的他马不停蹄地到处跑调研。当亲眼目睹到滴灌效果后,余云开眼馋得不行,“我当场就下定决心,回来后一定带着大家装滴灌!”
“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真正开始推进这项工作时,余云开才发现,搞定水源、电力、设备、水肥,样样都不轻松,“最难的就是设备钱不知道从哪里来。”
经费审批需要时间,但地里的甘蔗却不能等。余云开一咬牙,东拼西凑垫了钱。村里的甘蔗地终于装上了滴灌设备,余云开松了口气,而更让他感到踏实的,是市里出台的一项新政策——
2023年,为实现全市保灌提产,来宾市设立了500万元奖补资金,全力推动糖料蔗生产滴灌、水肥一体化试点建设。
“有收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余云开舒心大笑起来,“这下子都解决喽!”
两个市场,品国产糖果——“老字号”加码“双循环”
2024年,中国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风好正扬帆,中华老字号迎着春潮,奋起新航。
在上海冠生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海峰的印象中,每年春节期间,大白兔奶糖都会迎来销售高峰。“如今,奶糖的那抹香醇不仅创造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也成了全世界的年味。”
1月30日,伴随着货轮嘹亮悠长的汽笛声,23吨大白兔奶糖、话梅糖等糖果从上海奉贤出发,通过绿色加急通道,依托智慧海关业务,分别出口至英国和法国。
“我们在国外可有名啦!”负责美国市场的黄腾话音刚落,就收到一封跨境邮件——来自一位北美客户,商讨为春节采购一批大白兔糖果。
在去年秋季广交会上,双方刚刚相识。黄腾斟酌着措辞,非常重视地回复了邮件。“新客购买量虽然不大,但已经是第二次合作了。”黄腾干劲儿满满,她有信心让“新客”变“老客”。“我们是中华老字号,这个牌子在海外非常‘吃得开’。”
春节期间,中国糖果热销美国市场,黄腾为此连着加了好几个班,声音沙哑却难掩兴奋,“去年,我们在美国市场的业绩大幅增长,销售额达到了1800万元!”
同样带来好消息的还有黄腾的同事——国潮市场部黎成。
“在国内市场,我们的‘龙运冲天’礼包可抢手了!”黎成向记者介绍,今年春节期间,大白兔推出了“龙运冲天”潮品礼包,外形设计成十二宫格,里面装了十二种口味的糖果,分别对应龙年十二个月,“希望咱中国老百姓的日子,每个月都能‘甜甜的’。”
聊完潮品礼包,黎成神秘地打开手机,点开了一个微信红包,封面设计十分精美,上面的龙和兔憨态可掬。“今年,我们还在线上设计了龙年红包封面,现在的年轻人,可喜欢这个嘞!”
长期以来,中华老字号都是助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国老字号年营业收入已超过2万亿元。2023年,商务部对中华老字号进行重新认定,在不断上“新”的名单中出现了饴糖的身影,它便是济南“野风酥”。
“我们对此感到非常自豪!”传承人刘俊强斗志昂扬,“野风酥以后一定会把‘中华老字号’这块牌匾擦得更亮、叫得更响!”
“过年一定要吃高粱饴,小时候我们还比赛呢。”手里拎着一大包野风酥的田成杰,从北京年货大集里挤出来,迫不及待地向记者介绍起了儿时比赛的场景,“先轻轻地咬一口,然后扯着外面的饴糖,缓慢地向外拉丝,谁的最长,谁就赢了!”
岁月变迁,时代更迭,那块又软又糯又绵长的饴糖,始终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新春记忆。
“一定守好这份共鸣!”刘俊强伏在案头,挥笔写下心中的坚守:“秉忠厚之心,专一艺之工,乘时代之势。”
自由贸易,品进口糖果——“00后”打造“国际链”
春节前期,哈尔滨新区数字贸易产业园区里,一场直播正在火热进行中。“进口水果软糖,酸甜可口,一口爆浆,请在一号链接下单。”镜头前,一位主播化身糖果推销员,热情洋溢地向线上观众介绍着各色糖果。在她身后,琳琅满目的进口糖果摆满了货架。
“春节前一个月,仅在一家直播平台上,我们的进口糖果成交额便达到了1223万元。”王春明喜不自胜,心中的一块大石落了地。就在不久前,他还在担心市场行情,“2022年春节期间,我们进口了6000多万元的糖果,受疫情影响压货了。”
24岁的王春明,千禧之年出生。2018年,他来到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了一家国际供应链公司。近几年,行业发展很快,公司也搬进了哈尔滨新区数字贸易产业园区。“园区里有很多分销达人,我们达成了合作关系。”王春明说。
“我们刚开始有些谨慎,只为今年春节备了4000多万元的进口糖果。”实际销售数据让王春明备感惊喜,“线上几家电商平台供不应求,线下私域团长分销火热,结果不到12月中旬,全都卖光了。”
“虽然当时货源紧缺导致了进货价上涨,但我们仍将第二批进口糖果的进货款提至7000多万元。”看着日销百万的“战”绩,王春明颇有些遗憾,“春节前后,市场需求井喷,早知道第一批多囤一些货了。”
“00后”做国际供应链,经验不够怎么办?
“找园区的陈哥,不懂的都问他。”王春明干脆地说。
“陈哥”本名陈奇,担任哈尔滨新区数字贸易产业园区总经理,讲起电子商务、网红直播、跨境电商等,侃侃而谈、头头是道。
“2023年8月,我们被哈尔滨市商务局认定为直播电商共享示范基地。”陈奇颇为骄傲,“依托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我们打了个好基础。”
2023年,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金融创新助力跨境贸易新业态发展”创新案例,获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在全国层面学习借鉴。同年,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实现554.51亿元,同比增长39.6%。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中国迎来自由贸易试验区十周年。十年里,中国先后设立的21个自贸试验区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不断开展差异化探索,大力支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明年春节,我们计划储备8000万元的进口糖果。”春节刚过,王春明已然开始展望下一个新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