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上海商务系统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商务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持续提升国际贸易中心能级和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现商务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2023
—踔厉奋发谱新篇
2023年1-11月,上海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万亿元,同比增长12.9%,规模与增速均持续稳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货物进出口3.86万亿元,同比增长1.2%;实际使用外资220.53亿美元,三个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一是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示要求,编制并获批《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获批成为全国首个“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深入实施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二是全力做好第六届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工作。进博会全面恢复线下举办,参展商和专业观众人数达到疫情前水平。上海交易团意向成交额连续六年位列地方交易团首位,浦东、虹桥分论坛影响力不断提升。三是服务“一带一路”桥头堡建设。增加“中欧班列—上海号”停靠站点和开行频次,截至2023年11月底共开行88列,同比增加72.4%。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服务企业“走出去”功能平台。四是推动商务领域长三角一体化工作走深走实。签署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发展合作协议,举办长三角“走出去”企业培训、对接活动。联动长三角开展促消费活动,如青浦、吴江、嘉善共同推出消费活动清单、消费地图,开展了182项特色活动。
贸易稳规模优结构取得新进展。完成《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修订工作,推动条例按期出台,为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提供法制保障。一是推进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制定《上海市促进外贸稳规模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优化外贸营商环境。完善市区两级稳外贸工作机制,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支持企业用好境内外重点国际性展会。制定淮海新天地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支持创建静安优质产品进口示范区。二是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发布《上海市服务贸易促进指导目录(2023年版)》。国家交付的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已全部完成,13个服务贸易创新案例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数量位居试点城市首位。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如创新金融服务,推出国际化期货及期权交易品种;率先试点实施无纸贸易,推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单证应用。三是打造数字贸易新优势。成功举办第九届上交会。规划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建设,推动跨境数字经贸交流,支持临港新片区在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展开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探索数字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四是加快新型贸易发展。出台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上线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新增飞机及零部件、通信设备等高技术含量产品维修项目,全市保税维修项目超20个。推动首个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业务落地。研究推进待出口二手车辆投保交强险短期险,进一步优化出口二手车交强险退保流程。五是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加快口岸数字化建设,获批全国首批智慧口岸建设试点城市,海运无纸化放货应用稳步扩大,推动全市口岸整体通关时间进一步压缩。深化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制定智慧化创新行动方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一期)建成并试运行。不断加强国际经贸风险防范和应对保障能力,提升公平贸易工作站服务功能,创新搭建“上海国际经贸知识产权海外维权综合服务平台”等公共平台,工作站扩增至59个,累计服务企业过万家。
吸引利用外资呈现新亮点。一是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出台《上海市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组织开展政策宣传解读,提高外资利用能级和水平。出台外商投资促进工作行动方案、外商投资全球伙伴计划实施办法,统筹全市外资招商工作开展,借助投资全球伙伴的资源和渠道推动外资项目落地上海。开展境内外投资促进活动,举行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的77个外资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达102.4亿美元。二是促进外资提质增效。深化总部经济增能行动,制定外资研发中心提升计划,进一步加大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的支持力度。2023年1-11月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1家、外资研发中心28家,累计分别达到952家、559家。三是强化外资企业服务。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召开多场政企沟通圆桌会议,开展政策解读和企业问答。全力优化涉外服务一件事,推进“涉外服务专窗3.0版”建设,新增双语办事预约功能、生活类服务信息指引等,服务境外人士超50万人,外资企业超10万家。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开新局面。一是全力恢复和扩大消费。实施《关于我市进一步促进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出台“加强消费市场创新扩大消费”12条举措,推出“一节六季”消费促进活动。推出全国第一张“品牌首店地图”,2023年1-11月新增1166家首店。发布首发经济引领性本土品牌推荐榜,推出57家具有示范效应的上海新品牌。大力发展免退税经济,实现重点商圈、机场全覆盖。长宁、普陀、静安、徐汇、嘉定、浦东、黄浦、闵行等8个区入选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提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措施,延续新能源车置换补贴。新增34家中华老字号。二是加快推动数字商务发展。制定数字商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认定静安、黄浦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化示范区,加大智能快件箱在社区、医院、学校等场所覆盖,完成建设2000组,累计建设超4万组。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3家。三是持续优化消费环境。聚焦商业、文旅、机场车站三大领域,新设和开通外卡POS机3.6万台以上,提升入境人士支付便利度。持续发布重点商圈“上海购物”诚信指数,连续第19年举办“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建立预付卡风险防范机制,开展风险排查,妥善处置家乐福经营风险及大额预收资金余额监管。
商务惠民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深化推进早餐工程建设。全年新增早餐网点1158个、网订柜(店)取点位952个,完善“早餐地图”功能,居民感受度、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二是持续优化特大城市保供体系。全面推行“名单制”“会员制”“预约制”,已建设完成25家智慧菜场,超额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既定目标。三是提升家政行业发展水平。推进“领跑者”行动、家政兴农工作、家政标准化行动、提振家政消费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家政持证上门工作。四是守牢商务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底线。重点检查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夜市,对10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综合体和重点夜间集市开展督查,专项推进燃气安全整治工作。
打造新动能新优势取得新成绩。一是加快建设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制定实施《关于促进我市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聚焦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工业品电商服务、数字化转型服务、专业服务等4个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重点领域,推进建设浦东引领区、吴淞创新城、普陀半马苏河、临港科技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5个平台集聚区,打造引领产业发展新高地。二是推进全面恢复线下办展。制定实施打造国际会展之都三年行动方案,全市办展面积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9成。保障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等一批大型展会有序举办,推动国际家具展、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等一批消费文娱类展会继续在沪举办。三是推动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动方案,明确打造邮轮“枢纽港+总部港+制造港”。首制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按期交付,已于2024年1月1日开启商业首航。
2024
—砥砺奋进再出发
2024年,上海商务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上海将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根据全国商务工作会议部署,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推动商务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全力落实重大战略任务,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一是深化自贸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贯彻落实总体方案及实施方案,统筹推进货物贸易、数字贸易、金融服务等便利化改革开放举措,为我国加入国际高标准经贸协定提供实践支撑。二是加快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中心功能区、辐射引领区,打造“丝路电商”国际合作平台,组织开展“丝路电商”国别活动。三是做好第七届进博会服务保障。提升智能化、绿色化办展办会水平,配合做好招商招展工作,促进展贸联动发展。四是提升“走出去”发展能级。支持专业服务机构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依托“走出去”安全机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全力稳定商务经济增长,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是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出台专项实施意见,提升入境旅游、体育赛事、数字内容服务等品质能级,培育城市超级文旅IP、时尚体育、国际旅游医疗等新增长点。二是实施商圈能级提升行动。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空间布局规划为牵引,结合城市更新,促进重点商圈提质升级。增加离境退税点,扩大入境消费。三是推动外贸稳市场稳主体。发挥航运中心优势,扩大“新三样”等绿色产品出口。提升RCEP惠企服务能力,扩大新兴市场规模。便利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培育壮大离岸贸易、保税维修、再制造等外贸新业态。四是促进利用外资提质增效。实施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计划和外资研发中心提升计划,组织“投资上海·共享未来”海外行系列活动。用好政企沟通圆桌会议、跨国公司海外总部信息直达等机制,将“莫德纳速度”落地为服务外商制度性安排。
全力促进创新转型,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是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快航运服务贸易数智化发展,推动文化贸易“千帆出海”,拓展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范围,办好第十届上交会。二是加快数字贸易发展。在电子提单、电子发票、数字身份互认等领域扩大与DEPA成员国合作。提升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能级。三是构建绿色贸易服务体系。提高产业链碳足迹、碳标签核查认证国际市场认可度,构筑绿色贸易新优势。四是推动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抓住“爱达·魔都号”首航、多艘国际邮轮宣布在上海复航机遇,促进邮轮经济发展,完善与国际通行惯例一致的邮轮行业制度体系,举办首届上海国际邮轮节。
全力提升商务惠民实效,持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一是持续优化保供体系。新增20家市外蔬菜供应基地,加快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建设80家标准化菜市场。深化平急结合药品和防疫物资供应保障。二是持续推进早餐民心工程建设。全年补填500个早餐网点,创建100个示范点,完善早餐地图,提升居民早餐品质。三是推进生活服务业提质扩容。深化开展家政服务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家政兴农行动、家政服务员技能升级行动。全年创建300家“绿色餐厅”。推出100家“光盘行动示范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