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商务惠民 打造泉城群众身边的幸福圈

来源: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24-02-26 10:57
相关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核心区商圈和区域商圈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但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的便民生活圈建设相对滞后,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相适应。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样化、便捷化的生活需求,近年来济南市商务系统牢记为民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生活圈建设入手,坚持“四注重、三提升”,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将便民生活圈全力打造成为居民生活的“幸福圈”。

  强化“四个注重”,夯实生活圈发展基础

  注重规划引领,明确发展方向。编制《济南市15分钟社区便民商圈规划暨示范建设规划(2019—2021年)》《济南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等规划文件,牵头15个部门制定了《济南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施方案》《济南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导规范(试行)》,到“十四五”末,全市将建成便民生活圈150余处。2021年以来,累计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80处。

  注重政策引导,完善配套设施。研究出台新建住宅小区副食品市场(菜市场)、养老服务设施、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等政策文件,按公益性要求运营,保障了15分钟城市阅读圈、健身圈、健康服务圈、养老服务圈等功能项目的落地。出台了首店经济、连锁经营、夜间经济、商业街的支持政策,鼓励其与生活圈融合发展。2022年打造首批10个示范标准类便民生活圈,每个给予50万元的资金支持。

  注重分类指导,突出社区特色。坚持问需于民,找准工作的发力点。在30余个社区发放并回收调查表1000余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争取群众支持,充分满足群众需要。在老旧小区,利用物业用房设立社区工坊、食坊等共享空间,如振大郎茂山便民生活圈,以“标准化菜市场+多业态服务”模式满足老城区居民生活需求;麟祥街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商业综合体、商业零售新模式和社区便民服务丰富,商业街区、老字号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特色古建筑、曲山艺海等遍布,探索出现代时尚元素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生活圈模式。在新城区,利用配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菜市场、养老、卫生、教育等功能模块,如在东城逸家、北徐幸福里等生活圈,通过“统一持有产权(使用权)、统一规划招商、统一运营管理”模式,不断丰富业态、规范管理;高新区谷悦里便民生活圈在统一招商运营的基础上引入电商赋能,打造“政务服务+公益便民服务+消费服务”体系,并以新零售、新业态、新模式服务周边大学生就业创业。

  注重协同共治,优化服务环境。建立市级联席会商工作制度,制定便民生活圈验收评审标准作为奖补依据。依靠基层街办社区、专业机构和群众性自治组织,探索生活圈运管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以党建引领推动生活圈建设,实现各方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发展。吉祥苑便民生活圈以红色党建为引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发展社区便民服务各项业态,探索出城市更新社区便民服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生活圈模式。K88名泉春晓便民生活圈,以K88标准化社区商业中心和周边社区商业街区为核心,街道综合养老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党群服务完善,探索出街道、社区、核心业态企业共同建设运营管理的生活圈模式。

  聚焦“三大提升”,释放生活圈发展活力

  提升消费保供能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打通经济“大动脉”、畅通消费“微循环”的重要推动力。市、区两级商务部门对生活圈业态进行规划指导,鼓励生活圈优先配齐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菜市场、早餐店等基本保障类业态,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据统计,全市每个生活圈平均门店网点195个,服务范围4平方公里左右,服务居民4万~5万人,涵盖了40余种商业服务业态。2023年市商务局发放各类消费券6500万元,便民生活圈使用核销购物、住餐类消费券超三成,连锁品牌超市、便利店零售额逆势增长10%左右。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将生活圈纳入应急保供体系,充分利用银座、华联、家家悦等重点企业连锁店及社区菜市场、早餐店、快餐店、分拣点等,设置供应点221个、分拣点500余个、社区服务直通车点位83个,确保居民“点对点”就地就近供应,解决末端配送难题。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紧紧围绕“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围绕百姓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丰富业态种类,推动更多便利店、早餐店进社区,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回归日常,推动建设社区食堂、日间照料中心、托育所等服务老人和幼儿的设施,解除了居民的后顾之忧。同时,生活圈不仅补齐基础服务类业态,也兼顾就业、社交、文化、健身、休闲等功能,与社区风格、周边环境相协调,形成不同主题的区域特色文化,让居民享受到更高品质的消费体验。例如,在振大郎茂山便民生活圈设置法律咨询处、文化娱乐小广场,在吉祥苑便民生活圈设有老年人养护中心和爱心书房。生活圈白天整洁明快,晚上灯火通明,人流不断,商居和谐,居民满意度在98%左右。

  提升连锁化智慧化水平。为更好地顺应数字化潮流,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满足居民便捷消费需要,加快便民生活圈智慧化应用建设,开发了便民生活圈“生活帮”服务平台,通过手机小程序、二维码等形式,向周边居民提供搜索、导引、下单、支付、评价等智慧服务,智慧化覆盖率在60%以上。支持商圈市场标准化、智慧化改造,引导不同业态的企业和品牌积极参与生活圈建设,通过设点布局、加盟联合等形式,提升消费场景的品牌化、连锁化水平。北徐幸福里等生活圈连锁品牌率超70%。  

  写好“三篇文章”,提升生活圈发展能级 

  注重丰富业态,做好品质提升文章。一是优化业态布局。联合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10%的要求。积极引导条件良好的生活圈发展特色餐饮、蛋糕烘焙、茶饮咖啡、新式书店、休闲娱乐等品质提升类业态,鼓励品牌连锁企业深入社区发展直营连锁门店。二是注重建补结合。结合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等,广泛开展调研和排查,摸清商业服务业态底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配齐服务设施,明确新建和改造提升项目,推动便民商业服务设施进社区,打通“最后一公里”。三是鼓励“一店多能”。支持社区综合类设施改造升级,拓展业务领域,鼓励“一点多用”、“一店多能”、拓展赋能等方式,搭载代扣代缴、代收代发、上门服务、租赁等服务项目,提高便民服务能力。

  搭建智慧平台,做好规范运管文章。一是支持线上线下融合。鼓励有条件的生活圈构建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小程序或APP),配置便民服务信息显示查询设施,整合便民生活圈及周边服务资源,接入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养老、托育、家政等线上业态,提供信息搜索、查询、缴费、导航及线上下单支付等线上服务,利用客流、需求、消费等大数据,指导经营服务,实现实体生活圈和线上生活圈相融合。二是积极培育专业运营管理主体。指导支持有条件的新建居民区统一底商产权(使用权)统一规划招商,支持区县商务主管部门或街道引入专业运营管理机构或委托生活圈核心业态公司作为生活圈运管主体,突破建设主体瓶颈。发挥商协会作用,鼓励制定相关标准,开展技能培训,规范商户经营和服务行为。

  建立联动机制,做好合作共赢文章。一是强化横向沟通。完善商务部门统筹协调,市级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的横向沟通机制,畅通商务、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等部门与各区县对接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在用地、用房、财政、金融、营商环境等方面加大对生活圈业态的支持力度。二是发挥属地能动性。充分调动区县政府对生活圈建设的积极性,整合属地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综合行政执法等力量推进实施。注重发挥街道和社区(村)议事协商机制作用,收集、反映辖区居民意见和诉求,做好与物业、商户的对接,优化便民商业配置。三是加强指导评估。以生活便利度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加强对区县、镇街建设效果的评价,力争实现便民商业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建设、验收、销售、转让、后期使用等全链条监管。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