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闭幕。与往届不同,这是海创会第一次走进福州高新区,落地双创高新产业孵化基地。
作为福建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每年的海创会项目、技术、资本、人才汇聚;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30多年来,福州高新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成就,实现了多个“第一”。当前,我国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从海创会透视新发展,可以看到福州高新区正加快汇聚科创资源,打造高新产业高地,奔赴下一个“第一”。
这里科技成果层出不穷
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百瓦级皮秒激光器;可以物流运送、高空灭火、军用侦查的多旋翼无人机;防窃听、防信息泄露的新一代专用加密即时通信系统……在海创会福州馆,科技感扑面而来,闽都创新实验室、福睿旺、北卡科技等6家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带着最新的创新产品亮相。
“我们的加密通信设备小而精,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这次能在家门口参加海创会,我们感到既荣幸又自豪。”北卡科技相关负责人说。福州馆内有3家企业来自高新区,参展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一。
在海创会项目推荐活动现场,还有来自高新区的中科芯源和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他们一个手握全球领先的透明荧光陶瓷产业化新一代LED照明技术,一个带着全球首个实现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的项目,为福州科技创新代言。
摘下“全球领先”“全球第一”桂冠,这样的故事在高新区还有很多。上个月,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吉特瑞成功注册全球首个用废弃贝壳研发的高端植入型三类医疗器械产品;4月,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获奖名单公布,两个金奖项目诞生于高新区……这份创新成果“成绩单”足以证明,高新区是福州科技创新“领头羊”。
作为先行者,深耕高新区这片创业沃土的吉特瑞董事长张其清说:“高新区为初创企业留空间,向优质企业送政策,整个园区创新氛围浓厚,这里逐渐成为创新创业者的第一选择。”
这里高新企业数量最多
国内外优秀科创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可以谋点什么、做点什么?高新区的回答是:抓住机会强链补链。过去几天,高新区商务局一行三人在海创会上边走边看,边听边学,不放过任何一个有招商潜力的企业。招商工作人员张祥玉告诉记者,海创会就在“家门口”举办,当然要过来看看,这趟是特地来收集招商线索,看看有没有适合落地高新区的企业。
借助大型活动挖掘“宝藏企业”,是高新区的常规动作。位于高新区第三代半导体数字产业园项目(一期)内的宽腾医疗,正是高新区在去年数字峰会现场成功“挖”到的企业之一。
宽腾医疗是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头部企业。为何选择福州高新区?“是极致的服务。”宽腾(福建)医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卢仲钊斩钉截铁地说,比起项目支持、土地供给,企业更看重政府作风、政策补助和市场环境等综合因素。
“一方面,我们利用现有产业集群优势吸引优质企业、项目落户;另一方面,用最优的政策和最好的服务支持新朋友在高新区投资兴业。”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求贤若渴的高新区正期待有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
市科技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福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已达812家,不但在增量上实现连续3年翻番,而且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认定数及总数均位列全市第一。
这里人才集聚潜能无限
现场讲解闽都实验室最新技术成果“破解‘卡脖子’技术的百瓦级皮秒激光器”的是毕业于福州大学的虞志轩;创办北卡科技的是福州大学通信与信息技术博士陈明志……走进海创会现场,透过令人惊叹的科技创新成果我们还看到了另一个支撑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
高新区毗邻福州大学城,目前已与周边14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借助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优势,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在高新区落地转化,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推进产业向高能级产业集群攀升。
记者了解到,今年高新区新认定国家级重大人才1人(全省13人),省雏鹰计划人才1人(全市4人),高层次人才65人。截至目前,已累计认定“专精特新”企业5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78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528家,24家企业入选2023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创新企业名单,高级人才和高新企业在高新区已经呈集聚之势,为高新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蓄势赋能。
“对于人才,我们不仅要引得进,还要留得下。”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高新区正实施“榕创汇”科创专项行动品牌建设,打造“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化园区”全链条、一站式人才项目帮扶机制,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圈,开展育才、引才、留才、用才全流程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