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邮政局日前发布的2024年11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显示,11月,快递行业整体保持高位运行,业务量有望超过170亿件;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500亿件,再创新高。
报告显示,11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464.2,同比提升14.2%。其中,发展规模指数为609.6,同比提升21.3%;服务质量指数为648.8,同比提升15.5%;发展能力指数为265.7,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发展趋势指数为69.5,同比提升6.3%。
中国国家邮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1月,中国快递市场规模持续扩增,服务质效保持稳定,旺季服务保障有力,为拉动线上经济、畅通经济循环提供重要支撑。
具体来看,在发展规模方面,报告预计11月快递业务量将同比增长13.5%左右,快递业务收入将同比增长7.5%左右。11月,行业整体保持高位运行,业务量有望超170亿件。
电商大促期间(10月21日—11月11日),行业共处理快递包裹127.8亿件,多峰运行特征明显,最高日处理量超7亿件。快递企业通过加大科技赋能力度、加强基础能力投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等方式,有效提升行业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满足长周期、高弹性寄递需求,支撑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在快递服务质量方面,11月,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预计为84分,同比提升0.9分。重点地区72小时妥投率预计为84.3%,同比提升3.8个百分点。
快递服务质量指数的提升得益于多方面。中国国家邮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是协同合作共助乡村振兴。快递企业凝聚地方政府、农业合作社、农牧企业、种养殖户等多方合力,凭借“线上+线下”渠道优势,深化“快递+电商+农牧产品”“直播电商+快递”等模式,助力地方特色产品拓宽销路、塑造品牌,在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挖掘农村市场增量等方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江西信丰、湖北秭归等地,快递企业和当地果商合作,引入无人机采摘、智能化分选设备等科技手段,助力新鲜脐橙广销全国。
二是循环降碳促进绿色发展。快递企业发挥网络与服务优势,联合回收平台打造“互联网+二手+快递”模式,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快递企业积极推广使用循环包装、原发包装,优化装箱算法,完善绿色包装方案,提高新能源卡车、智能驾驶车辆使用比例,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减碳,以新技术、新方式促进行业绿色发展。
三是科技赋能助力降本增效。快递企业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智能化作业水平。在甘肃投用冷链无人车,可精准识别道路环境、智能控制车内温度,冷链运输质量和时效有所提升。研发应用多类型自动分拣机,可有效提高分拣准确性与时效性,降低人工成本与包装破损率。
此外,发展能力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一是专业设施建设加速。快递企业加快布局冷链设施,投产潍坊等地冷链转运中心,冷链仓网体系逐步完善。持续推进航空枢纽建设,完成嘉兴航空物流枢纽多式联运中心整体交付,推动海南航空物流枢纽基地竣工验收,航空转运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综合运能全面提升。在航空运输方面,行业自有航空公司新增“盐城—首尔”“郑州—金奈”等全货机航线,航空寄递网络不断拓展。鄂州机场完成“跨航司、跨货站、国际转国内的空空中转”模式首飞,为促进航空物流便利化发展、促进境内外物流互联互通奠定良好基础。在低空运输方面,武汉完成无人机跨江首飞,金华试点“无人机+地铁”低空—空轨联运新模式,低空物流场景日益丰富,立体配送网络加快建设。
三是跨境能力持续增强。快递企业深度融入“丝路电商”建设,助力提升双边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开通中哈、中澳、中韩等多条精品快递专线,拓展大洋洲、南美洲及北美洲部分国家快递服务,国际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通过提前锁定旺季运力、推动海外本地建设、建立智能清关系统、定制产业带解决方案等举措,提升跨境服务时效,为跨境商家“双11”、黑五等旺季大促提供有力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