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4日,伊拉克外交部发表声明,对在丹麦多次发生焚烧宗教典籍事件表示强烈谴责,同时证实,丹麦驻巴格达使团的外交人员已于两天前离开伊拉克领土。近日,由于瑞典和丹麦两国接连发生焚烧宗教典籍事件,引发伊拉克国内系列抗议示威与暴力冲突。7月20日至22日,首都巴格达等地举行人数众多的示威活动,抗议者先后试图冲击瑞典及丹麦驻巴格达大使馆并与安全部队爆发冲突,巴士拉省示威者还纵火焚烧一家丹麦援助机构的多处办公室。7月20日,伊拉克下令驱逐瑞典驻伊大使,并召回驻瑞典临时代办。7月21日,瑞典外交部宣布,出于安全原因,驻伊外交人员暂时撤回国内。另外,7月26日,伊拉克外交部发言人艾哈迈德.萨哈夫表示,在伊拉克连续两次递交申请后,伊斯兰合作组织将于7月31日召开部长级紧急会议,就在瑞典和丹麦发生焚烧宗教典籍事件展开讨论。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2023年7月28日至29日,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迎来阿舒拉节,节日前后各地举行纪念活动。同时,阿舒拉节也是什叶派与逊尼派穆斯林分裂的一大标志,节日期间两教派信徒易发生暴力冲突,政府料加强相关安保措施。7月27日,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发布安全通知,称伊时有游行示威,安全形势仍复杂严峻,且本周末适逢阿舒拉节,提醒所有在伊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另外,7月18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抗议者在位于绿区的土耳其大使馆附近集会示威,谴责土耳其的水政策影响到伊拉克在该地区的水资源份额,并威胁要抵制土耳其商品。7月14日,亲伊朗组织的活动人士在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附近举行抗议活动,谴责美国介入伊拉克问题。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2022年10月13日,伊拉克国民议会选举拉希德为新一任总统。随后拉希德提名苏丹尼为候任总理并负责组阁。10月27日,议会通过了苏丹尼提交的内阁成员名单,苏丹尼及其21名部长宣誓就职,这意味着伊拉克持续一年多的政治僵局终于结束。自2021年10月议会选举以来,该国一直未能成功组阁。什叶派政党“萨德尔运动”一度成为议会最大党并拥有组阁权,但未能成功组建联合政府。该党领袖萨德尔于2022年6月下令议员集体辞职以推动僵持的政局,之后因反对苏丹尼候任总理发起多次大规模抗议活动,其支持者两闯议会导致议会与最高司法机构停摆近两个月。当前,伊拉克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恐怖袭击多发,武装冲突频繁,战争遗留危险品或爆炸物遍布全国各地,新冠病毒感染风险较大。2017年12月,伊拉克宣布取得打击“伊斯兰国”的历史性胜利,但目前伊境内仍有残余极端分子伺机发动袭击。自2019年10月1日以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等地爆发持续暴力反政府示威,抗议政府腐败、服务不力及高失业率等问题,其规模为近年罕见,据估计已造成至少600人死亡、21000人受伤。另外,巴士拉省等南部省份易因资源、经济、宿怨等纠纷发生部落暴力冲突事件。2023年1月3日,外交部领事司和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提醒中国公民近期谨慎前往卡尔巴拉、瓦西特、纳杰夫、迪瓦尼亚、穆萨纳、济加尔、米桑、巴士拉、埃尔比勒、杜胡克、苏莱曼尼亚、巴比伦等12省,暂勿前往伊拉克其他地区。目前,伊拉克主要风险包括: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恐怖活动风险、社会治安风险、武装冲突风险、示威冲突风险、国际关系风险、政治稳定性风险及自然灾害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风险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驻伊拉克各地,尤其是首都巴格达、卡尔巴拉、纳西里耶、迪瓦尼耶、基尔库克、摩苏尔、巴士拉、巴古拜、纳杰夫等主要城市,以及北部库尔德自治区等地,中资企业与在外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时刻关注我驻当地使馆的安全提示。在近期敏感时期与未来数月,应避免或谨慎前往示威高发地和传统高危敏感地区,密切关注当地媒体对示威抗议和安全事件的最新报道,提高警惕,注意安全防备及预防本土传播的疫情,避免谈论社会、政治敏感话题,避免接近政治集会、示威骚乱区域、武装冲突区域、能源设施、美军设施、伊朗外交使团、议会大楼、外交使馆、市政厅、总统府、学校、及政府或军警服务设施。中方企业管理人员应聘请专业机构,随时做好动态安全评估,了解项目动态安全信息,必要时应考虑暂时撤离危险地区。在外人员应随时留意当地媒体的最新报道,预计当地偶发性道路封闭禁行与安保措施加强、宵禁与紧急状态等情况。同时,应严格遵循伊拉克军警部门、卫生部门及当地政府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出的最新指示行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