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商务系统一手抓防疫保供 一手抓“两稳一促”——力争首次全年出口破一万亿、社零超两万亿

发布时间:2021-10-09 10:32信息来源:点击数:字号:【】【】【

  

  9月25日,《福建日报》“商务观察”专栏刊发《一手抓防疫保供一手抓“两稳一促”——力争首次全年出口破一万亿、社零超两万亿》,介绍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全省商务系统一手抓防疫保供,一手抓“两稳一促”,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从全省商务系统保障疫情地区生活物资供应暨省外贸外资协调机制视频会议上获悉,本轮疫情发生后,全省商务系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协同做好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地生活必需品市场保障供应,多渠道解决保供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当前,全省主要副食品(猪肉、蛋、蔬菜、奶制品等)日均供应量超过2万吨,货源充足、供应稳定。

  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全省商务系统认真按照省委和省政府工作要求,提高政治责任感,突出更快、更严、更实、更细,一手抓防疫保供,一手抓“两稳一促”,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全力以赴做好防疫保供

  坚决打赢疫情歼灭战

  全省商务系统健全“全省一盘棋”工作机制,省商务厅19人组成的应对疫情市场保供工作队沉到一线、干在一线,赴莆田、厦门等地开展支援,省、市、县三级协同作战,形成政府和副食品基地、大型商超、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商平台等企业的联保联供机制。

  多点发力,做好应对疫情

  中秋国庆市场应急保供

  各地按照“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层级响应”的原则,迅速启动日报制度,发挥全省255家保供企业和326家省级副食品调控基地作用,有力稳住市场供应基本盘。

  涉疫地区精准施策。莆田、厦门、泉州、漳州等地保持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运输渠道畅通,保障隔离人员和医务人员、干警、社区干部、志愿者等一线工作人员,以及“一老一小”等群众需求,确保社会平稳运行。

  非涉疫地区积极协同。在做好自身应急储备的基础上,帮助涉疫地区解决物资供应、调运中转场地等实际困难。如针对厦门同安夏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因管控导致的外省调运蔬菜运输不畅问题,省、市部门积极协调,迅速分流至周边地区。

  充分发挥骨干企业保供作用。指导永辉超市、沃尔玛、夏商百货、新华都等重点大型商超,强化产销衔接和货源调运,及时补充涉疫地区生活物资。仅9月22日当天,调运187车肉、蛋、菜、水产品、米等商品至莆田、厦门、泉州三市,其中肉41吨,蛋57吨,蔬菜257吨,奶制品22吨,有效保障当地群众需求。

  强化节日市场供应。中秋、国庆双节之际,有序组织投放节日需求量大的传统食品、主要副食品,确保品种多、数量足、价格稳。

  突出重点,科学精准

  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强化商贸领域疫情防控。各地商务部门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突出商场、超市、农贸(集贸)市场、餐饮单位等重点,协同抓好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组织员工加快疫苗接种,严格落实消毒、验码、测体温等防控措施。

  严防死守口岸防线。机场、港口、海关、边检、口岸办等单位强化联防联控,严格执行防疫规章制度,及时共享口岸防疫信息,加强冷链物流管理,设立集中监管仓,落实人、物、环境同防,强化闭环管理,坚决防范境外输入风险。

  聚焦民生,切实满足

  疫情期间居家百姓需求

  全省商务系统继续推广生鲜电商、门店到家等无接触交易服务,“永辉生活”仅9月22日当天,在厦门、泉州、莆田三市的线上下单量达1.7万单。各地鼓励传统餐饮企业与互联网订餐平台加强合作,用好“宅急配”“莆田餐巴”等模式,开展“防疫少出门、宅家学闽菜”活动,常态化运营“云餐厅”,为居家百姓提供服务。

  统筹推进“两稳一促”

  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今年以来,全省商务系统认真落实省委和省政府“五促一保一防一控”等工作要求,推动商务发展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1—8月,全省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增长,进出口总额11915.9亿元,同比增长36.5%,高于全国12.8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267亿元,增长10.1%,超序时进度5.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08.6亿元,同比增长14.0%,两年平均增长5.0%,好于全国1.1个百分点。

  下一步,全省商务系统将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新挑战,迎难而上、奋勇作为,巩固提升良好势头,全力冲刺四季度,确保较好完成今年商务发展目标任务,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打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办好福建自贸试验区。积极争取扩区,探索实施自由贸易港某些政策,在系统改革集成、金融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吸引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率先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加快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大力建设复制推广先行区。加快发展数字自贸区,支持厦门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推动平潭“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和离岛免税等政策尽快落地。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响丝路投资、丝路贸易、丝路电商品牌,提升国际经贸合作成效。推进中印尼、中菲等“两国双园”项目建设,精心打造山海经济合作论坛等平台。深化闽港澳侨经贸交流,推进“并船出海”。积极打造RCEP先行示范区,深入实施我省全面对接RCEP十大行动,推动成立“福建省亚太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会”。

  优化口岸通关营商环境。升级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加快建设跨境电商海外仓、邮递物品综合服务、智慧签证服务等信息系统,协同推进通关制度创新,保持通关时效好于全国、沿海领先。把握宁德港口岸扩大开放漳湾作业区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契机,进一步推动福建汽车产业做大做强。推进福州、厦门空港综合保税区优化升级,推动“丝路海运”拓线增量,更好服务对外开放大局。

  巩固外贸快速增长态势

  促进“全球买闽货、闽货卖全球”

  抓好跟踪服务。密切关注疫情对莆田、厦门、泉州、漳州等地及周边外贸企业的影响情况,加强协调服务。

  强化政策扶持。落实好已出台的稳外贸相关政策,推动出台外贸创新发展十大行动方案等措施,加快传统商品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绿色贸易、服务贸易。

  积极拓展多元市场。办好15场外贸云展会,做好第四届进博会、第130届广交会等参展筹备工作,帮助企业多渠道拓展国内外市场。抓住RCEP等机遇,稳住传统市场,拓展“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双十一前,省、市联合举办首届中国-东盟网红大会暨“云上闽品海丝行”。

  推动物流恢复常态。交通、铁路、港口、海关、口岸办等单位加大支持力度,增强海上货运、航空货运、中欧班列货运服务出口能力,加强集装箱预警调度,做好供需信息对接。

  提升要素保障。金融、外汇、税务、信保等部门,持续推进“千名经理进万企”,帮助企业用好“纾困专项”、“外贸贷”、汇率避险产品,完善出口信保工具,提升出口退税时效。

  提前谋划明年工作。围绕跨周期调节,提前谋划出台明年外贸政策,及早稳定企业预期,力争明年外贸一季度开门红。

  提升利用外资质量

  服务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扎实推动项目转化升级。加快落实第二十一届投洽会成效,跟踪推进与参会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商协会的洽谈,力争落地更多项目。用好“云上投洽会”、福建国际投资促进网等平台,深化云推介、云对接、云洽谈等云招商工作。围绕我省央企、民企、侨商大会、国际投资促进大会等系列重大招商活动签约的外资项目,加强部门联合、省市联动,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推进项目转化升级。

  加大精准招商力度。聚焦服务构建“六四五”产业新体系,加强省市联合招商“小分队”建设,开展上下游配套项目招商,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举办“2021年第九届中国企业家发展年会”,开展“中外知名企业福建行”活动,用好迪拜世博会路演暨福建-阿联酋投资贸易促进大会、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等平台,开展精准对接,推动做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海洋经济、文旅经济大文章。

  提升引资载体平台。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支持省级以上开发区整合、升级,提升项目承载能力。推动开发区围绕主导和优势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提高市场化招商水平,加快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外资集聚区。

  推动消费扩容提质

  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

  持续扩大“全闽乐购”影响力。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把握国庆、双十一、双十二等时机,12月举办第三届商博会,深化城乡消费季活动,壮大福茶、福酒、闽菜、闽品等“闽”字号消费。加快推动“福茶网”建设,全省逐步建设50家大众茶馆。构建“福酒”公共品牌,推动红曲酒等本土酒业向健康型、时尚型发展。以福州三明大厦为示范,在全省范围内打造100家“闽菜馆”。全面推广“万福”商旅伴手礼,在首家线下体验店于福州上下杭试营业的基础上,继续打造8家左右线下体验店及专柜,并推动厦航、银联、建行、阿里等线上渠道互联互通。

  开展线上线下促销活动。深化县乡走透透系列活动,发展农村电商,鼓励直播带货,促进特色农产品、老字号、文旅产品网络销售。开展“全闽乐购·汇聚福建”日消品专区促消费活动,积极推介畲药、太子参、防疫物资等医药产品、海洋生物制品以及特色闽货,拓展内外销渠道。

  壮大消费平台。打造特色步行街,改造提升福州三坊七巷、厦门中山路全国步行街试点,首批培育6条省级特色步行街。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在各地建设一批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夜间经济示范区、示范店。深化闽货华夏行、闽货进加油站等活动,助力闽企开拓国内市场。

  激活传统消费热点。畅通新车销售、二手车交易、机动车报废、新能源汽车消费等流通链条,开展“全闽乐购·车惠乡村”等汽车下乡活动。鼓励企业开展消费电子产品以旧换新,促进家电家具家装等消费。培育新一批老字号,支持福建老字号做精做强。

  来源:福建日报

打印】【关闭】【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