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提出7个部分共25条意见,持续提升县域重点产业链实力、集聚水平、创新能力。
完善的产业链,要求各个环节之间能够高效协同运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推进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福建如何谋篇布局?就此,记者采访了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
串“县”成链 统筹产业布局
县域经济靠什么发展?把一片叶、一根竹、一张纸、一双鞋、一块玻璃、一组电池等做到极致……从福建的实践来看,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产业。
福建历来重视发展县域经济和重点产业链。2003年起,陆续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2023年9月,我省发布全国首份县域重点产业链白皮书,探索提出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5种发展路径和7项推进措施。
立足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任务,如何统筹产业布局,走好具有福建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加强县域重点产业链规划引导。坚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与先进制造业集群耦合匹配、融通协同,支持各县(市、区)发展1~2条重点产业链,产业基础优势明显的发展3~4条重点产业链。
巩固提升支柱产业重点产业链。合力打造以晋江、长乐、石狮、荔城、连江等县域为重点依托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链,以海沧、翔安、湖里、晋江等县域为重点依托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等。
改造升级传统、特色产业重点产业链。支持晋江、龙海、福清、泉港、同安、石狮、惠安、新罗、涵江、马尾、连江、霞浦、诏安、东山、浦城、光泽等县域做强食品产业链,南安、漳平、三元、闽清等县域做强建材产业链等。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链。支持以蕉城、海沧、翔安、同安、连江、福鼎、福安、上杭、霞浦等县域为重点依托打造锂电新能源产业链,福安、长乐、罗源、周宁、柘荣等县域发展不锈钢新材料产业链等。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明确了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路径,突出福建特色,提出福建产业布局重点方向,引导各县(市、区)集中优势资源发展重点产业链。
记者了解到,2023年,全省县域GDP均值排名全国第三,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的县、区11个;全省县域规上工业营收均值为680亿元。
聚“链”成群 迈向发展高地
今年4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我省发布了福建县域“金名片”:蕉城的时代锂电池、福安的青拓不锈钢、长乐的纺织化纤、德化的陶瓷工艺、光泽的圣农肉鸡等在全国有重要的影响力,县域产业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发展迈入新阶段,县域如何从“价值洼地”向“发展高地”转变?
《意见》从激发创新动力、推进集聚发展、加快“智改数转”、坚持绿色发展等方面,推动福建县域重点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企业继续在创新中唱“主角”。《意见》强调,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建立创新联合体,开展县域重点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赋能行动,深入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加强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支持县域重点产业链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开展合作。
锁定产业“龙头”,方能聚“链”成势。《意见》指出,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梯度培育中小企业,支持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如,鼓励县(市、区)围绕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梳理,实施产业项目精准招商,加快产业链垂直整合和跨领域横向拓展,布局跨县域配套延伸产业链项目,着力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创新平台项目,促进县域产业链差异化发展等。
数字化转型再次按下“加速键”。《意见》要求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智能化改造,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明确推进福州、厦门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支持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对县域重点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展一揽子诊断咨询服务,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优秀场景等。
发展谋新篇,还需“强强联手”。《意见》提出要加快项目招引,指导县(市、区)编制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加强省级重大活动集中签约产业项目联合预审;增强山海协作,完善产业结对发展机制,推进协作双方共建产业园区,建立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山海“同链”产业联盟;促进对外交流,加强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支持县域重点产业链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和资源开发合作等。
顺应绿色低碳发展新趋势,产业链发展还需“逐绿而行”。《意见》明确推进节能降耗、推行绿色制造、深化融合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字化平台运用,加快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鼓励县域企业和工业园区争创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工业园区,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绿色运输,做好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强做优做大乡村特色产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