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来临,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北岸经开区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所蕴含的理念和方法,在全市率先建设田园综合体,发展现代精致农业,走出丰产增收新路,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
“胡萝卜”综合体、“紫菜”综合体、“火龙果”综合体、“渔光互补”综合体,不经意间,昔日“贫瘠的盐碱地、荒凉的砂石滩”崛起一个个生机盎然的田园综合体,串联起湄洲湾北岸一道独好新景。
北岸党工委书记于晓栋指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写好产业振兴文章,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做大做强农业品牌,培育有竞争力的优良品种、有创造力的农业企业、有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串点连线促进乡村迭代升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秋收时节,田园综合体“特色农业+休闲旅游”深度融合,一产“接二连三”硕果累累。
在北岸经开区忠门镇安柄村,走进福建顺安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火龙果种植基地,一筐筐新采摘的火龙果堆满屋,基地工作人员置身其中,挑拣一个个红艳饱满的果实装箱,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基地种植300亩火龙果,亩产约3吨。生产的火龙果销往商超,供应农贸市场。”基地负责人陈国营介绍,火龙果属于仙人掌科,性喜湿热。北岸经开区光照充足,适宜火龙果种植,产出的红心火龙果皮薄、果甜、富含膳食纤维和花青素,营养高、热量低,好口碑传出后,火龙果供不应求。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火龙果的品质,基地运用绿色生态种植方式,土壤肥料采用有机肥和酵素。同时,引进先进的灌溉系统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为火龙果创造良好生长环境。
火龙果成“致富果”,乡村振兴更红火。安柄顺安河河道流域范围内无工业及生活等污染源,气候宜人,土壤湿润,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的黄金宝地。
安柄村找准定位,发动在外经商的流动党员联农共富,集中流转、连片开发河道周边荒废盐碱地、周边群众土地共500多亩,打造火龙果生态园300亩、胡萝卜种植基地250亩。其中,火龙果基地由福建顺安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引进台湾火龙果品种金都一号、荔枝红、蜜宝、大红等,并对火龙果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火红的果子,种出红火的日子。安柄村以火龙果基地为平台,修缮道路1500米、建设采摘步道2000米、建设休息亭3个、垂钓台4个,打造集观赏、采摘、休闲为一体的农业产业综合体。开发研学教育基地,设置餐饮“蒙古包”,拓展火龙果主题餐,发展农家乐等,把流量变成增量,推动文旅农融合发展。拓宽乡村振兴新赛道,辐射带动周边800多名群众实现租金和就业双增收。
安柄村是北岸经开区打造“火龙果”综合体的重点村。一并纳入综合体的还有王厝村。这2个村主要种植火龙果、无花果、西瓜蜜薯、胡萝卜等农作物。
该区计划投入资金改造土壤,启动火龙果夜间补光建设,扩大作物生产规模。链接火龙果采摘园、坑塘养殖基地、无花果种植及顺安河等资源,打造集垂钓、采摘、美食、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体。
“我区农业产业发展迅猛,涌现多个田园综合体。”北岸经开区农业农村局干部陈禹凡介绍,建成后将带动1万多名村民增收致富,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550万元。
何为田园综合体?即以乡村地理和环境为空间基础,以现代特色农业为核心产业,以生态、文化和旅游为主要特色,以农民和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通过一产农业生产即农产品、二产农产品加工包装、三产农文结合的旅游服务业,“三产”深度融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同步改善。
北岸经开区地处沿海,地少人多,且土地沙化、盐碱,农业一产除了地瓜、胡萝卜、百合、花生等,适宜种植的作物少之又少。
发展田园综合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创新。通过建设综合体,深挖“三农”产业潜力,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好地方。
在东埔镇何山村成兰蔬菜合作社胡萝卜种植基地,胡萝卜刚完成采收。基地工作人员说,今年胡萝卜迎来大丰收,前不久收成时,一垄垄胡萝卜在田间绵延铺展,宛如一条条橘黄色“丝带”。
成兰蔬菜合作社总经理侯亚龙介绍,400亩胡萝卜,亩产约6至7吨,每天输送市场80吨左右。
小小胡萝卜是富民大产业。北岸经开区农业农村局干部林智勇说,该区种植近万亩胡萝卜,销往广东、湖南、湖北等地,产值达1.2亿元左右。16个大型胡萝卜种植基地,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北岸经开区缘何盛产胡萝卜?原来该区地处沿海,沙质土壤疏松,气候条件适宜胡萝卜生长。当地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运用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病虫草害防治,所产的胡萝卜色泽橙红,皮薄甜脆,品相佳,受到全国各地客商青睐。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该区农业农村局加强技术指导,种植要求株距等长、长势均匀,提升胡萝卜良品率。同时,要求胡萝卜种植企业规范采收、分拣、冷藏。该局不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还通过福建省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系统进行准出,确保销售的每根胡萝卜都是基地生产,产品可追溯、品质有保障。
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发挥优势,北岸经开区培育做强胡萝卜特色产业,如今何山村、东坑村、前范村形成“胡萝卜”综合体,种植胡萝卜和小西红柿约700亩。综合体还有430亩田地可继续流转,用于草莓、水果玉米等作物种植。今后还将利用现有便捷、完备的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开展农业研学和网上认养种植等,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把生态环境改善与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
如何做好田园综合体建设?
北岸经开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田园综合体要建成展示农村、农业、农民风貌的平台,成为农产品的贸易市场,及体验农事、倾听农民故事的游乐场。
山亭镇蒋山村,滩涂面积广阔,水清无污,盛产紫菜。北岸经开区依托蒋山村紫菜育苗基地,建立“紫菜”综合体,发展紫菜养殖、加工、包装、饮食、营销为一体的产业链,创建市级龙头企业,注册区域公共品牌,将“下蒋紫菜”打造为该区的地理标志产品。
该区还计划投入资金,围绕女儿湾紫菜生产主海区与周边的林地、沙滩、滩涂等环境资源,沿着1100米的沙滩沿线,布置海滨浴场、滩涂赶海、水上运动、亲子游乐、滩涂摄影等项目,将女儿湾建设为集剪紫菜体验、滨海旅游观光、研学教育、美食体验于一体的综合体。
由国投云顶湄洲湾电力有限公司投入约5亿元,在山亭镇东、西乌垞村南侧东吴围垦区域建设的“渔光互补”项目是新兴产业,计划在1650多亩滩涂海域上建设1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预计2年内投产。
在此基础上,北岸经开区投入约1500万元打造“渔光互补”综合体。规划修建滩涂步道3公里、水上游乐船50艘、垂钓码头10个、渔光餐厅5个与滩涂养殖1650亩等,将渔光互补项目与水上农家乐有机结合,利用光伏能源为农家乐、海上夜景、民宿、观光旅游设施提供电力,形成集垂钓、休闲、餐饮、游乐于一体的具有研学性质滩涂综合体,探索富民强村之路。
延链条、树品牌、增效益,在发展田园综合体上,北岸经开区盘活资源、用活资金,下足功夫,充分挖掘发展潜力,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徐徐铺展平畴沃野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