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农民种下脱贫致富“摇钱树”
发布时间:2018-07-27 15:49 点击数: 字号:T | T
广西师大教授邓荫伟40年深入农村推广新技术,创造社会效益34亿元——
帮农民种下脱贫致富“摇钱树”
作者:本报记者 周仕敏 通讯员 张婷婷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工作40多年来,我只做了三件事:银杏研究、油茶研究和金花茶研究。”邓荫伟说得云淡风轻,但这三个树种,却是广西最具有特色的经济林树种,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脱贫攻坚“八桂先进人物”、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荫伟,40年来,一直以田间地头为实验室,手把手教农民种植,用良种选育和丰产栽培技术让大批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他的研究成果,实实在在地让广西乃至全国的数百万农户受益,为社会创造效益达34.46亿元。
“如果没有人做,我来做”
生长银杏树的土地,是邓荫伟最熟悉、用情最深的地方。
1977年,他从广西生态工程技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桂林市林科所工作。一次,一位墨西哥林业专家来桂林,希望能找到一对雌雄银杏树,由于当时对银杏研究工作的疏忽,所里没有人保存样本。
邓荫伟说:“这件事当时对我触动很大,银杏在中国有‘活化石’之称,是中国的自豪,然而找遍全所,连株银杏树苗都没有!”他认为,作为林业科研人员,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银杏,做好银杏品种改良和技术推广工作。
“如果之前研究银杏没有人做,那么我来做!”从此,邓荫伟便走上了品种调查、良种选择与繁育等探索科学种植银杏的道路。
过去,桂林农户种植银杏从种下到挂果,时间达数十年。并且银杏还存在着品种杂、成熟期不一、产量低、质量差、树形高大不便管理等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为了使银杏树生长快、早结果,邓荫伟想尽办法。他带领课题组人员,调查银杏生态环境,早出晚归,每天步行五六十里路,是常有的事;培育良种苗,每天顶着烈日,在田间一蹲就是三四个小时;研究银杏人工授粉,常常爬到十多米高的树上进行观察,目的只有一个,找到最佳授粉期。
桂北的田间地头,成了邓荫伟广阔的实验室。
从无到有,从易到难,邓荫伟坚持扎根基层,用汗水和智慧攻克了一个个科技难关。经过几年反复嫁接试验,终于找到银杏苗木繁殖和提高成活率的嫁接方法,实现了银杏果的增产增收。
2004年,邓荫伟从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调到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从林业科学工作者到教书育人,他把对待植物的热情延续到讲台,将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的科研工作态度带到诲人不倦、薪火相传的教学工作中。
从邓荫伟家到学校,有两三个小时车程。为了能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他主动申请住进学校最老的一批居民楼里。“这样,就省下了路上的时间,能够多完成一些论文的构思或者实验的设计。”
“新品种、新技术要让群众眼见为实”
在广西兴安县和灵川县,邓荫伟有很多农民“粉丝”,因为他让当地农民种上了高产的油茶,有了好财运。在完成银杏课题研究后,2010年初,邓荫伟开始转入“油茶良种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可新品种、新技术要想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还得让群众眼见为实。为此,他经常实地给农民讲解油茶良种与丰产栽培的相关技术,鼓励农民开发油茶产业,还带领青年教师和学生多次到三江、兴安、灵川县等地为农民指导油茶丰产林的繁育、推广工作,为当地培训科技人员,指导并协助三江县建立油茶基地。
一连3年,邓荫伟带队几乎跑遍了广西的主要油茶产区,在农民家门口搞起“试验林+现场培训”。
今年4月25日,一大早,62岁的邓荫伟就出门了,把1500多棵新品种油茶树苗,赶着时节送到100多公里外的龙胜各族自治县花桥村村民周心发那里。
“免费送给我种的,做试验用的,种好以后,村里很多人就会跟着我种油茶。”周心发说。
龙胜县大云村党支部书记李蒙军说:“邓老师先弄一块试验田,自己种,然后教农民怎么种植,等到丰产了,农民看到这个技术确实靠谱,才推广。”
历时8年,邓荫伟终于成功研究了“油茶良种丰产栽培技术”,他和科研团队采用油茶良种早实丰产栽培法,加强抚育,将油茶产果量提高了3倍。
如今,桂北地区已建立油茶丰产栽培示范林300亩和辐射推广林11.30万亩,比同类林提高产量3.08倍,为广西油茶产业发展、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做出了较好的示范样板。
目前,油茶丰产林的繁育工作已基本完成,国家示范林的推广正在进行中。
“让百姓多赚一点,少累一点”
近年来,广西桉树种植面积已位居全国第一,但因林分结构单一,造成土壤水肥流失严重,因而受到了非议。
因此,邓荫伟又开始思考,能否通过改善桉树种植区域生态环境,最大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应?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一开始,在国家还没有为这个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时,他们的科研资金完全来自于自筹的经费。“只要对国家有利,只要为人民服务,就算‘私款公用’从工资里抠,也要把科研项目继续下去。”
2011年开始,邓荫伟和团队开始探索启动“桉树+金花茶”复合种植模式研究项目。
从当年10月第一批金花茶栽植入土,到2016年底,金花茶的示范面积扩大到250亩。
如今,在第一批桉树林下金花茶栽培示范基地,金花茶植株已生机勃勃,有一半的植株已经实现开花。每朵金花茶市场价超过10元,一棵树高产时种植户可获得近万元收入,利润空间巨大。
目前,桉树林内套种金花茶的栽培方法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这个项目的成功,推动了广西乃至全国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为特色珍稀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促进了广西林业科技进步。
40多年来,邓荫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林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30多项荣誉称号。
2017年,到了退休年龄的邓荫伟,觉得自己还能为乡亲们作贡献,又主动承担了“金花茶繁育与栽培技术”的研究。“这3个树种的研究事关富民工程,我要拼时间,出成果,让八桂大地更多农民朋友的日子越过越好!”邓荫伟说。
让百姓多赚一点,少累一点;再多赚一点,再少累一点……这是邓荫伟做科研时始终坚持的原则。
40多年来,邓荫伟深入农村一线推广新技术新成果,为社会创效益达34.46亿元。他研究的油茶、银杏、金花茶等繁育栽培项目,最终都是希望百姓获得实惠。
“我最欣慰的时候,不是上台领奖,也不是获得专利证书,而是每次下乡时,农民激动地拉着我的手,告诉我亩产创新高,丰产又丰收的时刻。”
广西师大校长贺祖斌说:“在几十年如一日的科研生涯中,邓老师始终坚持把办好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最高追求,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精力投入到科技富民的事业之中,坚持把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不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也给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中国教育报》2018年07月27日第1版 版名:要闻
附件下载